网站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他是时代的切片,但恍若一盏明灯
时间:2022-04-2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晏阳初的“定县实验”涵盖了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内容。以识字教育为基础,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式,以“文艺教育”解决乡村之“愚”,以“生计教育”解决乡村之“穷”,以“卫生教育”解决乡村之“弱”,以“公民教育”解决乡村之“私”。平教会更高的目标,“在于灌输程度较高的公民常识”,使得乡民也可以拥有公共意识,参与公共管理,为中国乡村的民主改造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工作,晏阳初于1929年举家迁入定县居住,与乡民一起生活。在他的感召下,数百位知识精英同赴定县,襄助那里的教育与乡建事业,其中不乏留学归国的硕士、博士。在他们身后提供支持的,则是中美双方政府和民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艺术资源。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在风雨飘摇的民国,他将目光投向了最广大又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平民,为乡村改造、平民教育等基础性事业奉献终身。

  《晏阳初》的故事开始在深山,读者跟随晏阳初的视角一步步向外走,向外看。在小巧秀丽的巴中城,晏阳初随父从传统的私塾,辗转到福音堂接受西式的现代教育。而后,少年的他得到机遇,穿过大巴山跋涉到保宁府的“天道学堂”,后来又去往更繁华的成都。书中的世界从深山,转向了蜀内最繁华富庶之地。不喜华美高等学校浮华的学风,他选择肄业教书,又与挚友协办辅仁学社匡正一地学风。在挚友的帮助下,他离蜀远赴香港大学深造,继而远渡重洋,他的脚步迈向海外,进入耶鲁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与中国签订招募华工赴法协约,之后英国也在中国各地招募工人运往法国战场,先后有约15万名华工赴法,主要从事军需生产工作。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华人很难适应法国环境,因语言不通导致沟通障碍,法国各地华工队连续发生罢工、暴动等事件。英国基督教青年会发现:华工问题主要是由于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双方缺乏有效沟通与理解而产生。1918年6月,耶大毕业典礼的第二日,晏阳初即奔赴欧洲战场帮助旅法华工。他在法国普兰的服务中心非常热心地从事为华工代写、代读书信服务。

  晏阳初选取一千余字作为基本内容编写了《千字课》等,开设课堂教授华工识字写字。夜校组织者中,有两位代表人物,一位是早年留学法国的李石曾,另一位是晏阳初。课业完成后,华工们大都能用这一千余字书写书信,自由跟家人联络。因精力有限,晏阳初推行“由已识写字的华工教不识字的华工”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也是后来定县平民教育运动中“导生制”的起源。

  驱动晏阳初人生轨迹几次辗转的,是他内心不断强化的几股力量聚沙成塔。少年时从巴中到保宁府求学的山路,他与苦力“背二哥”为伴,“背二哥”的艰辛、善良、乐观在他心里埋下了要帮助改善他们命运的愿望种子。一路走来,他自身是“受教育改变命运”的鲜活例子。在法国华工服务期间他教导劳工识字,帮助他们祛除蒙昧,走向觉醒。华工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深深地震撼了晏阳初,影响了他后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带着对乡土与人民的眷恋,他回到贫苦大众中开展扫盲识字教育,到偏远落后的乡村里从事乡村改造。他的伟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后续影响极大而深远。在今天,人人识字这样看似普通的事,都来自那个四分之三国民尚愚弱的年代一位叫晏阳初的年轻人的构想。

  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一呼百应的爱国之心与社会责任感,怎不令人感动?受理想感召不断加入这个队伍的同人们,自愿放弃优渥安逸生活,放下已有的事业与功绩。卢作孚、孙伏园、陶行知、熊佛西、张伯苓……如雷贯耳的人物集合到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旗帜下。一群堪称壮观的高级知识分子集合在一起,走向农村,数年扎根于山林田野间,不能不称为奇景。

  1942年6月,晏先生坐火车北上时,窗外的酷暑下,农民即使在农闲时节“还在田地里挥汗如雨地劳动着”,萧条的城市“蓬头垢面的乞丐,倒卧在路边的浮尘里……从车子飞速驶过的一瞥中,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真实而残酷的景象坚定着晏阳初先生的使命感。

  从依托全国青年协会的平民教育科,再到专设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和他的同人们不依附于任何军阀党派,保持独立的民间性质,不受政治限制的生命力。平民教育事业能够自下而上,从民间影响到政府,轰轰烈烈席卷全国,是这一群人共创的奇迹。他们的脚步还不止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在晏阳初牵头下,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成立,更深入地影响了世界多国的平民教育发展,尤其是着手帮助了泰国、菲律宾、印度、委内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赛珍珠女士称颂他:“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

  晏阳初领衔的平教会经过长期同吃同住地考察,得出农民“愚、弱、贫、私”的四大症结,针对乡村改造探索出识字教育、卫生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四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模式。从初期的识字班,到导生传习制,到《农民报》、农民读物的编排刊印,农民话剧、广播等系列文艺活动的开展,识字教育深化为文艺教育。他们的经验与总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参考价值,是可以持续发力的方向。因此,再读《晏阳初》,是因为这一张过去的切片,蕴含着超越年代的与当下相接的精神财富。

  “忧来思君不敢忘,短歌微吟不能长。”晏阳初以自己博大的悲悯之心投身于最底层的芸芸众生的文化启蒙,重申他们的自由、尊严、价值与权利,这恰是今天的法律人须臾不能忘的使命与担当。





检察文化 更多>>
·他是时代的切片,但恍若一...
·春天的味道
·苏北记(组诗)
·无核李子与魏晋第一铁公鸡
·母亲的春耕
·老屋与外婆
·篱落疏疏
·醉拍春衫(外一首)
·坐骑逃逸与自甘冒险
·闲章不闲,方寸之间多意趣

地址:河南省淮滨县北岗淮河大道中段 邮编:464400 电话:0376-7787099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